1. 上下句 / 句子列表5 /

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是什么(意思及上下句)

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善之善者也。

前后全句子:不战而屈人之兵,之善者也

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是啥意思?

意思为: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,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。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,便能使敌军屈服。

原文:

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《孙子兵法·谋攻篇》:“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

注解:

屈:低头,降服 兵:军队,军事力量。

译文:

孙子说: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,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,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;能使敌人一军(12500人为一军)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,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,便略逊一筹。

能使敌人一旅(500人为一旅)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,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;能使敌人一卒(100人为一卒)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,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;能使敌人一伍(5人为一伍)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,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。

所以百战百胜,虽然高明,但不是最高明的;在攻城之前,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(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)严重短缺,根本无力抵抗,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。

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下一句

什么是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?

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 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Q攻城 之法为不得已。……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破人之 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。

孙武的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大智慧,着眼点是争取“全胜”,根本点是强 调“谋攻”。

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哪个典故

《孙子兵法》云:“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战而屈人之兵,需要的是一种战斗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,但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的更多是智谋,有时甚至是一种忍让精神。

不战有两层含义:暗战与软战。

其实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很阴险的一招。因为当你战斗的时候,把武器一一列出,对方很清楚。而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,有句俗语说得好,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。此乃不战而被人屈也。在军事术语中这或许叫做突袭,就是趁人不备捅人一刀,有时还要跟着发丧。这是我们需要防的。

本文由乐豆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乐豆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eleqiming.cn/abc/445.html

联系我们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